摘要: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《調研文章寫作的一些感悟》,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,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《調研文章寫作的一些感悟》。
說到調研文章,大家都不陌生,但是說到寫調研文章,大家都面露難色。今天,我與大家分享關于撰寫調研文章的一些體會與感悟,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批評指正。
一、讀書是必備的修養,要彌補自己的比較劣勢。我們擁有著數不盡的案例資源,這是我們的比較優勢,但值得注意的,我們也有比較劣勢。記得我曾經撰寫過一篇有關合同解除權利失效方面的文章,這篇文章所要研究的問題是我在具體的案例中發現的,一二審法院也有相應的裁判,但我總覺得理由比較牽強,但也不明所以。后來我也曾經試圖就這個問題寫點東西,但卻發現自己一直扣扣索索的怎么也寫不出來。直到我在法學專著中發現了“權利失效”的理論,才為我繼續撰寫這篇文章打開了一扇“窗”,這篇文章后來獲得了當年民法研究會的三等獎。我覺得,如果我們可以每周抽上幾個小時讀點專著,基本上兩個月也可以讀完一本。久而久之,我們撰寫調研文章的“內功”不斷扎實,只有“內功”扎實了,寫出的文章才會更加有深度、有理有據。
二、動筆是入門的前提,要克服自己的思想惰性。我們在工作中總有寫文章的“沖動”,但是為什么沒有能夠寫成呢?我覺得,如果你想寫,即便你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思路框架,但是如果你在一個星期之內什么都不做的話,那么這篇文章很有可能會“胎死腹中”。我撰寫文章也是今天寫一點,明天寫一點,過陣子再寫一點累積起來的。記得有篇關于醫療損害因果關系的文章,我斷斷續續地寫了大概有大半年時間,好不容易才有了成形的初稿。實際上,“每天寫一點”不僅可以高效利用我們碎片化的時間,也可以保持我們寫作的節奏及熱情。但是,寫文章的間隔時間也不能太長,一般最多一周。如果時間太長,就會造成遺忘,寫作思考的連續性就會中斷,還有可能會產生惰性。所以,動筆時心中一定要有進度表,要暗暗地給自己施加壓力。
三、多思是寫作的升華,要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。文章的寫作是一個實踐與理論的互動過程。我寫過一些有關租賃合同糾紛、業主委員會主體資格的文章,這些文章雖然源于實踐,但問題分析、思考和比較都是依賴于理論,最后用理論去指導實踐,才得到了法學專業期刊的認可。要知道,現在一篇普通的學術論文是一萬字起步,如果我們不善于思考,不善于用理論分析問題,別說一萬字,可能一千字、一百個字你都會覺得費勁。提升自身思辨能力的最佳途徑就是閱讀法學的專業期刊,這和學一門外語一樣,只有多讀才能夠寫出“法言法語”,才能知道某一觀點怎樣用理論的視角去闡釋。
…… 此處隱藏303字,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。喜歡就下載吧 ……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