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《國內資深筆桿子文稿寫作心得的干貨集成(內部講義)》,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,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《國內資深筆桿子文稿寫作心得的干貨集成(內部講義)》。
本文內容主要來源于領導的點撥、同仁的心得以及網友的分享,貢獻歸功于大家,筆者僅做些搬運工和裱糊匠的工作,希望對大家進一步提高文稿工作水平有所裨益。
一、樹立正確文稿觀
研究文稿工作,首先要問一問“文稿工作苦不苦”“文稿有什么用”“好的文稿有沒有標準”,這是樹立正確文稿觀的基礎。
第一問:文稿工作苦不苦?
1990年3月,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與地縣辦公室干部談心,對于辦公室工作,他體會最深的有四個字:“重”“苦”“雜”“難”。他說,“辦公室每一位同志都是很辛苦的,整天有干不完的事,經常加班加點,甚至通宵工作,連星期六也難以休息。趕寫材料的秘書更辛苦,工作強度很大,超過了一般部門的工作量”。文稿工作的確很辛苦。
那文稿工作到底苦在哪里?《秘書工作》有篇題為《說說文稿工作的那些“苦”》(作者:廖萬里)的文章,概括了五種“苦”,我覺得很到位:一是艱苦,主要指角色轉換、知識轉型、文風轉變、情感轉移的艱難;二是刻苦,沒有什么“捷徑”可走,非得下苦功夫不行;三是痛苦,水平提高不快感到痛苦,稿子寫不出來感到痛苦,稿子寫得不好感到痛苦,犯了不該犯的錯誤感到痛苦;四是辛苦,對文稿工作人員來講,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,連續作戰早已習以為常;五是清苦,做好文稿工作,通常要忍受常人不能承受的寂寞和清苦。不同的人,對苦的理解是不一樣的。我們辦公室有一位老領導曾經說過,苦是接近極限的感覺。只有到了快要承受不住的時候才是真正的苦。
文稿之苦擺在面前,如何讓它看起來不那么苦呢?有位老領導告訴我一個化解文稿工作之苦的“方法論”:一是吃苦普遍論。各行各業、每個人都要吃苦,不同的是有的吃苦在先,有的吃苦在后。二是吃苦職業論。人要生存必須工作,干好工作必須吃苦,可以把吃苦理解為一種謀生手段。三是吃苦排他論。吃苦的崗位是重要的崗位,吃苦的人是重要的人。四是吃苦回報論。平時吃苦在前、享受在后,吃苦必有回報。五是吃苦道德論。可以為領導分憂解難,可以為他人減輕負擔,常吃苦的人會獲得道德上的崇高感。
對于機關事業單位的年輕干部來說,應當有這樣的見識,吃苦是個人成長、進步時會出現的必然現象,對于文稿之苦,不應該回避它,而應挑戰它、戰勝它,做到苦中作樂、苦盡甘來。
第二問:文稿有什么用?
我認為,文稿有兩個基本功能。一是以文輔政,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為領導和機關服務。毛主席說過,“革命奪權靠槍桿子和筆桿子”。小平同志說過,“拿筆桿是實行領導的主要方法”“不懂得用筆桿子、不會拿筆桿子,這個領導就是很有缺陷的”。在機關單位,指導和推動工作大量依靠文件或領導講話,請示、匯報同樣需要文稿支撐,與其他單位聯絡溝通,同樣離不開文字工作。因此一個機關的文稿服務能力怎么樣,往往關系到機關效能。材料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工作水平,如果每個人都能拿起筆桿子為領導服務,那機關的素質和能力就會有一個較大的提升。二是安身立命,文稿能力是機關工作的基本功和核心競爭力。有位領導說過:搞文字綜合的人,讓他搞具體事情,往往也能搞得好,而讓搞具體事情的人來搞文字綜合,就不一定能夠搞得好。筆桿子是機關最稀缺的人才之一,文字功底好的人很受歡迎、易被器重,但也要防止被標簽化。
第三問:好的文稿有沒有標準?
…… 此處隱藏6686字,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。喜歡就下載吧 ……






